太久没人聊天,我就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
2019年春运落幕
放眼整个中国的迁徙版图
有一处格外亮眼
它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
跨越世界屋脊,横亘生命禁区
在春运中,它不是最繁忙的
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是青藏铁路
扎根在雪域高原的铁路人
经历着孤独而艰苦的新春佳节
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
演奏出一部感人至深的春运交响
有时候太久没跟人聊过天
我就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
“在这里,可以说我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53岁的王建康是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哈尔盖派出所刚察车站警务区唯一的值班民警。
刚察车站警务区位于青海湖畔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每天只有7581/7582次西宁往返格尔木的两趟慢车经过。
每天这两辆列车停靠的4分钟,是王建康一天中见到人最多的时候。他盼着工作忙点,能多跟人说说话。
除夕当天,没有旅客上下车,他跟车上乘警互相拜了年,这是他收到的唯一一份面对面的新年问候。“最久的一次,我有三个星期没跟人聊过天,那时候甚至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说话。”
“再小的车站,也要有人去守。春运,是回家的路,守护好这条路,我感觉自己也跟着他们回家了。”
曾试着用脸盆种蔬菜和绿植
但都活不过三天
“听到这声音,就能好好睡了。”
临近深夜12点,总有一趟从拉萨驶来的客车,在经过望昆车站时发出长鸣声。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说,这鸣声已成了他和工友们的安眠曲。
春运期间,为确保列车行驶安全,于本蕃和工友每天都要趁着没有列车经过的“天窗”点加紧作业。
“左边的弦绳位置不准,向后移动两根枕木。”顶着8级狂风,于本蕃喘着粗气吼着说。
于本蕃跪在路基上对铁轨进行复检。王浡 摄
冬天,列车驶过时会挤压冻土路段,钢轨很容易变得不平整。为让列车平稳运行,于本蕃和同事先用弦绳测量钢轨两侧高差。“别看我们用的工具笨重,可干的是精细活,轨距误差要以毫米计。”没过多久,于本蕃的帽子上、睫毛上都挂了霜,浑身哆嗦、牙齿打战。
为抵御寒冷,于本蕃反复搓手。长时间的重复搓手,有时甚至把手套都搓裂了,手心都磨出了血。
为观测钢轨的水平高度是否达标,于本蕃每走50米就要弯下身子,趴在零下20摄氏度的钢轨上检查轨道。长年累月的高强度作业,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脊椎病。
这里地处昆仑山脚下,与玉珠峰相望,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于本蕃说,2006年刚上山时,他和同事曾试着用脸盆种蔬菜和绿植,但都活不过三天。
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这群平均年龄35岁的汉子坚守了十余载。
今年春节,于本蕃值班,这是他在山上度过的第8个春节。于本蕃说,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自己老缺席,但妻子从未埋怨过。
我要是一直呆在村子里
现在应该就是带孩子和放羊了
晚上8时30分,具有浓厚藏文化特色的Z6811次“唐竺古道号”列车缓缓驶出西宁站,沿着青藏铁路,开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
今年31岁的贡久曲珍是这趟列车的列车长,列车刚出发的这段时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这位旅客请您把包往里放放。”“需要补票的旅客请前往列车中部的9号车厢。”……贡久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几乎让人察觉不到这位笑容亲切的列车长是位来自西藏农村的藏族姑娘。
“我参加工作12年了,因为铁路,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原来那个腼腆羞涩的藏族小姑娘,到现在美丽干练的女列车长,这条铁路改变了她的命运。
贡久的家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色工村,村里人世代以放牧为生。“我要是一直呆在村子里,现在的生活应该就是带孩子和放羊了。”贡久笑着说,作为村里为数不多出来工作的女孩,她成了亲戚和邻里们羡慕的对象。
2017年,贡久鼓励刚刚大学毕业的妹妹旦增央金报考青藏铁路,希望她也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在,姐妹二人在同一个班组工作,是“唐竺古道号”上唯一一对“姐妹花”。对她们来说,这条铁路不仅承载着一份职业,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
从牦牛运输到火车飞驰
青藏铁路如巨龙蜿蜒在苍茫雪域
横跨江河,穿越群山
把神秘雪域与内地紧紧相连
这条天路是高原儿女的幸福之路
春运是什么?
这条天路的守卫者说
春运就是守望幸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片:曹姬钰 赵涛涛
编辑:孙晓远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