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的情感共鸣:某地一银行工作人员,在给一个90多岁的老人做人脸识别时,要老人家人抬着她去很高的位置做。该视频引起网民普遍批评,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问题。其后该银行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并深度检讨,认为银行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对于这起事件,有网民十分愤怒,表示幸亏老人有家人,如果是孤寡老人怎么办?如果老人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又该怎么办?此外,所有的评价中,笔者觉得其中一段评价十分贴切,即人脸技术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与服务,但这种技术的应用,应该有更多温情。
对一个社会来说,其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取决于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从这一点来讲,我对北京感到深深的喜欢与自豪。因为像北京,在进行政务服务时,都十分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在今年年中,管理部门要求对所有的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不准出现设施无法使用问题,而且要求各地进行自查与整改后,再进行抽查。这说明,对于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北京在动真格的。还有一点,像北京现在五百多家政务服务中心,都已经全部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这些都是通过看似很小的细节管理,去表现管理者的温暖与关爱。让这些弱势群体,能够感觉到城市所有居民包括管理部门的温情与温暖。还有,像现在北京正在大力推进公厕改革,其中也涉及到无障碍设施建设,这些对于那些特殊群体来说,真的是帮了他们的大忙。毕竟,上厕所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日常事项,如果没有专门的无障碍设施,连厕所都上不了,那真的会非常尴尬与痛苦。
当然,这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一般道路、政务服务中心与公厕等,而是涉及到北京各个角落。比如说,现在朝阳区的无障碍设施,还包括公共交通与公共服务场所以及信息交流。这里的信息交流,就包括像银行为一些特殊群体进行人脸识别服务。此外,现在北京刚刚上线了北京健康宝“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系统,就是对于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与孩子,通过这个专门的查询平台,方便他们快捷和顺利出行。所以,这种智能化的人性化设施,也是另外含义的无障碍设施,彰显北京城市管理的温馨。我们需要以更多关怀与爱心,去精细化对待那些最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因为,如果没有社会关怀,他们的生活品质会很低。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北京还在不少的楼道内安装了爬楼机,还有很多老旧小区都在加装电梯,如此一来残障人士和老年居民上下楼会更加快捷方便。
城市管理需要有足够的爱心才能去更好地推进,而这需要精细化与差异化来进行推进。如此才能让整个城市变得真正无障碍。这无障碍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这种默默付出,是因为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呈现大爱无疆之感人画面。同时,对于这种无障碍设施或者无障碍服务,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只有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爱护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才能让更多人去主动关照、关爱弱势群体。就算不主动提供服务与帮助,也可以做到不占用与破坏无障碍设施,这样才能让无障碍设施不仅“物尽其用”,而且能够让他们得到最及时的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
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宣传与教育,大幅度提升大家的人文素质,去更好的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专业最贴心的服务,才能让更多爱心弥漫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在日常生活更加通畅、顺心。
文/黄树先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