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据媒体报道,SOHO中国(00410.HK)正在考虑以80亿美元出售中国的办公大楼权益。此外,还有报道称,黑石集团联合新加坡国有控股的GIC公司成立买方团,有意收购SOHO中国在北京的光华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在上海的SOHO复兴广场。
该消息表示,目前第一笔交易正在进行,且接近最后阶段;未来两年内SOHO中国还将分批打包出售另外五个物业项目。10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拨通了SOHO中国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核实上述消息的准确性,对方没有否认,而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等公告”。受出售消息影响,SOHO中国今日股价一改往日的低迷状态,截至当日收盘大涨17.9%,最终报收2.7港元每股,最高涨幅一度高达近27%,最高价报2.9港元/股。2014年至今,通过出售办公楼、停车位以及相关资产,SOHO中国已累计出售套现超过250亿元的物业资产。
尽管许多投资者仍在努力继续投资房地产,但强大如万达王健林的心中,曾经对所有房地产的幻想都已消退。两年前,那个无法挤进门槛的售楼部,一眨眼之间,万科和万达就抱团,高呼“从房地产撤退”的口号。“先为自己定个小目标”,你一定很熟悉这句话,是的,这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的话,一夜之间走红了。
2019年初,万达集团宣布从房地产全面退出,王健林:我们自有打算,大家别慌。王健林称万达商业剥离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不能作为一个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公司,王健林还说,未来将进军文化产业。曾经的房地产市场“门庭若市”,每个人都希望能分一杯羹,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与房地产划清界限。
现在房地产市场确实有了大动作,许多资本大佬也不看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王健林剥离房地产资产变现,李嘉诚也开始剥离房地产变现。房地产巨头否定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的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房产政策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深刻变化。
众所周知,万达在大连做房地产起家,几年之后便成为当地有名的房地产企业,但王健林不满足于此,于是南下进军开发了更多的项目,并向商业地产转型,大获成功。然而,从2014年初起,王健林却带领万达开始转型,慢慢将其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形成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个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万达甩卖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至如今已经几乎将在国内能够产生负债的重资产项目出清,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服务管理运营商。王健林还打趣称:“万达商业不再是地产企业,所以我好几次建议,是不是在2017年底或2018年把商业地产名字改了得了,叫商业投资管理服务集团,别再当地产商了。”
而在转型的过程中,万达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王健林在海外的很多项目最终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风生水起,从2017年到现在,王健林的资产就大幅缩水,累计超过1500亿,老王在万达转型的这几年实际上并不好过,目前,王健林的海外投资已经减少了500亿元的资产,相比于最好的时候缩水了80%。万达影视的股东由40多个减到了20多个,投资者失去了信心,股东们也是开始退股或者是减少手中的股份。
现在,房地产行业的转型速度加快,房企的高负债率的环境中,变者通,不变则死,很多地产界大佬纷纷转行,意味著房地产的最佳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你对现在的房地产行情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